尊敬的朋友:
您好!欢迎您通过网络走进铜陵·铜官区。
铜官区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铜陵市西南部、长江下游,以境内铜官山得名,是铜陵市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辖区面积135平方公里,人口41余万。下辖1镇、2个办事处、17个区直管社区和1个国家级高新区。
这里历史悠久、特色鲜明。铜官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古采冶地,是中国先秦时期南方重要的铜产地之一,在中国青铜采冶史和青铜文化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铜官区铜文化特色鲜明,早在商周时代,境内的铜官山就揭开了采矿、炼铜、铸造的历史篇章,汉唐宋元时期,更出现了“炉火映天地,红星乱紫烟”“青山凿不休,坐令鬼神愁”的空前盛况。时至今日,古朴厚重、熔旧铸新的“青铜文化”已成为铜官区的重要文化标杆。辖区内现有铜文化园、铜文化博物馆、国际铜雕园等多处铜文化旅游观光场所。
这里山水秀美,宜业宜居。青山环抱,拥江环湖,区域内风景秀丽,人文和自然景观丰富。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天井湖与铜官山、乌木山相映成趣,形成了“四季常青、绿色环城、滨江含湖”的生态城市格局。城区绿树成荫、鲜花簇拥,别具一格的铜雕塑随处可见,西湖湿地公园、翠湖公园、螺蛳山广场、铜都广场等休闲景点星罗棋布。“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正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对铜官区风景如画、流连忘返的不朽咏叹。近年来,铜官区着力打造宜业宜居示范区,城乡面貌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持续优化,社会事业繁荣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首届安徽省文明城区、全省卫生服务示范区、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区、全省平安区“三连冠”等荣誉称号。
这里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东临南京、上海,西望武汉,北接合肥,南连池州,坐落于皖江城市带,处于“八百里皖江”的中心地段,是“两山一湖”著名风景名胜区——黄山、九华山和太平湖的北大门,辖区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发展要素集聚,是皖中南地区商品集散中心。连通南北的京台高速与横贯东西的沪渝高速等两条国家级主动脉交汇于此,北京至福州、上海至武汉等两大铁路主干线市内贯通,是华东地区重要的“十字”交通枢纽。紧邻皖江第一桥——铜陵长江大桥、国家一类口岸——铜陵港、旅游空港——九华山机场等交通资源,铜陵火车站、汽车站及沿江高速铜陵出口坐落区内,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立体化交通格局。
这里基础厚实,前景广阔。辖区内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盛产金银铜铁硫等资源,汇聚了储量100万吨的“亚洲第一深井”铜都铜业冬瓜山铜矿、储量2.8亿吨并居全国第二的新桥硫铁矿、“安徽黄金第一村”朝山村金矿等诸多金属矿山。拥有铜陵有色金属集团、铜陵化学工业集团等多家省属大中型国有企业。区划调整促进了产业融合,初步形成“工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格局。现代工业集聚效应显现,光伏光电、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狮子山高新区成为全省首家光电产业园和安徽特色产业基地,并成功创建省级高新区,现正在全力争创国家级高新区。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3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初具规模,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总量的70%左右。先后成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全省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这里改革为先,活力迸发。铜官区秉承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探索出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创新改革发展模式。社区综合体制改革全国率先,社区治理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校长职级制、管办评分离模式等教育综合改革纵深推进,荣登“十大地方公共决策实验”榜单。“预签”工作法、“房票”安置等棚改征收创新举措全市推广。养老、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市领先。“铜官乐”大舞台、全民阅读示范点等公共文化项目成为省级特色品牌。平安城区、和谐城区建设保持先进。先后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安徽省教育强区、全省无邪教三级联创示范区。
“十三五”时期,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把转型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产城一体、三产强区”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功能完善、服务高效、优美时尚、和谐幸福”的现代新区,着力建设经济转型引领区、商贸商务集聚区、创新创业主导区、宜业宜居示范区,奋力走在全省一类市辖区先进行列。
热忱欢迎各位朋友来铜官区投资兴业、观光休闲,让我们携手奋进,共创美好明天。
铜官区欢迎您!